在今天凌晨结束的世界杯小组赛C组第三轮出线负于阿根廷,但仍凭借着净胜球的优势完成小组出线。本场比赛的最大争议无疑是当值主裁丹尼·马克利在第35分钟做出的点球判罚。
阿根廷队左路发起传中,波兰门将什琴斯尼出击试图击球,但梅西抢点成功,将球顶出,随后什琴斯尼的手碰到了梅西的面部,主裁判马克利并未判罚犯规,而是示意由波兰队发球门球。但随后VAR介入并建议场边回看,马克利亲自观看回放后改判点球。
通过回放可以看出,什琴斯尼左手手掌呈展开状,目的是为了将球扑出,错过来球之后碰到了梅西的脸上,这是一次意外的碰撞,从动作幅度和力度来看是够不上判罚点球的,马克利的临场判断也符合他在去年欧洲杯半决赛被斯特林“坑”过之后“不死人不判点”的一贯尺度,而VAR的这次介入则显得“多此一举”,马克利在反复观看被慢镜回放所“放大”的动作之后也没能坚持自己原先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视频助理裁判员荷兰人波尔·范布克尔正是首轮阿根廷与沙特那场的VAR,当时开场仅5分钟的那次较为牵强的点球判罚同样是在范布克尔介入、主裁场边回看后做出的。
无论是首战中帕雷德斯被沙特队员“抱摔”,还是本场比赛梅西被什琴斯尼“拍脸”,在主裁第一时间没有判罚犯规的情况下能否算是“清晰明显的点球漏判”,需要画上个问号。
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在欧冠赛场,那么严格执行欧足联尺度的范布克尔大概率是不会介入的,但在本届世界杯他这两次“过于严苛”的介入无疑都引发了轩然。
此外,当值主裁马克利在这场比赛中所执行的较为宽松的执法尺度也遭到了质疑,本场他共计判罚了17次犯规,出示了两张黄牌,第51分钟阿根廷7号德保罗的一次非常危险的铲球动作则逃过了黄牌的处罚。
德保罗这次铲球直接将自己的身体“抛出”,起跳离地后左脚亮鞋钉铲球,右脚脚背将波兰18号贝雷申斯基带倒,马克利认定德保罗以危险方式进行比赛,判罚间接任意球。但鉴于本次铲球过程中德保罗确实与对手发生了身体接触,将对手铲倒,判罚直接任意球并且出示黄牌更为合理。
本场比赛双方队员从开场便进行着极为激烈的拼抢,比赛全程火药味十足,全场共出现38次犯规,成为了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犯规数最多的比赛。对于裁判员来说,执法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本场主裁——英超名哨迈克尔·奥利弗并没有受到比赛节奏的干扰,他沿用了自己世界杯首场执法(日本0:1哥斯达黎加)时较为严格的尺度,在鼓励身体对抗的同时对每次犯规行为的识别都相当精准,本场比赛共计出示了7张黄牌,每一次纪律处罚都是准确无误的。此外,奥利弗也尽可能多的对一些犯规情况掌握有利,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比赛的流畅性。
第80分钟,墨西哥22号洛萨诺从中场附近一路带球加速突破,在即将突入罚球区时被沙特3马杜从后侧放倒在地,与首场执法时哥斯达黎加队一次犯规的情形相似,奥利弗同样在准确判断了犯规地点(罚球区外)的情况下向犯规队员出示了黄牌。考虑到犯规时旁边另一名沙特队员的位置以及上前干扰的可能性,这只是一次破坏明显进攻机会的犯规,而非“破坏明显的进球得分机会”,故黄牌处罚无误。
纵观整场比赛,几乎没有出现过争议判罚,无论双方队员的犯规频率有多高、场面有多么混乱,奥利弗总是能够非常轻松地做出判罚,全程镇定自若,内心仿佛在说“英超什么大场面我没见过,就这?”
说句公道话:不管这点球合不合理那是裁判组的事!梅西既没假摔也没骗点,所以不论判不判都不是梅西所能左右的!
央五解说我没听,我听的fox体育的英文解说。解说员说梅西先顶到球,然后是十琴这个大嘴巴子是犯规。虽然不给梅西这一下子这球也肯定会顶飞,但是犯规的瞬间球是还在界内,所以判罚点球。不是我个人观点只是转述一下。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不是点球的。
这种球,最关键的认定就是先碰到球还是先碰到人,主裁看VR也正是为此,看完了发现门将根本没碰到球,这不是点球是什么?还要论证是不是故意,那只是给不给牌的问题,你一个没能碰到球的动作把进攻队员干翻在地,这判点球有什么问题?查看回复(57)
阿迷觉得这球真的判的莫名其妙因为没判和判了进了和判了没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这么简单,门将知道碰不到球就不应该做这个这么吓人的动作,梅西在知道门将要伸手出击肯定下意识后仰头球怕被爆头,不会全力冲顶。
但是门将没有碰到球碰头的出击,实实在在影响到梅西的头球。门将明知道碰不到球,不那么坚决出手,梅西就更坚决用尽力气头球,这会顶得更好。认为不判的人看完能解释下吗?这个犯规不是出击没有碰到球,干扰到了头球吗? 百分百的点。就好像禁区前锋用脚拨开球,就算很难控制了,谁说前锋一加速控制不了呢?但是后卫铲到了前锋的脚,不是点球吗?谁能说门将的出击没有吓到想全力争头球的梅西呢?解释下查看回复(46)